从《后浪》电视剧谈谈我从小接触中医的一些看法|热资讯

2023-05-30 08:07:45 来源:哔哩哔哩


(相关资料图)

我父亲是中医,但不是中医世家,从小我接触到的中医,是通过把脉就能够说出患者的症状、病情,然后开药治病模式。从小我父亲教导我的就是,脉学是中医的根本,看不懂脉象,你就读不懂《内经》讲的是什么,但从小我就觉得脉学这个东西很玄,很主观,而且没有一个参考标准,没有正常,如何认识异常?但我很憧憬、向往这样的医学,所以还是走上了这条道路,那年高考填志愿,我第一志愿是七年制中医,第二志愿是中医学,没有考虑过其他可能。我母亲那天晚上哭了,担心我学不出来,我爸说,中医学不出来,和讨口子(要饭的)没啥区别。

进了成中医,我发现学中医的人好多,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垃圾专业,毕竟前途无法保证,钱途也没多少,结果还有这么多人报名,而且还大多数是女生。结果一问寝室里的人,除了我以外,其他人对中医并不了解,都是听父母亲戚建议填的志愿。

刚开学不久,我还沉浸在众多志同道合的喜悦之中,加入了学习最大的学术组织——中辨,然后当时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让我们以“阴阳”为题目来展开讨论。我上台,说“阴阳”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古时候用阴阳来表示一些相对性的不容易具体表达的东西,是因为那个时候本身就是以阴阳、五行等术语来认识自然规律,我们只要理解了古人想表达的意思,自然也可以用我们现代的用语来解释,不必拘泥于“阴阳”两个字。说完下面议论纷纷,估计觉得我这人有点大逆不道,我那时才发现,所谓的志同道合,只是我一厢情愿,学术组织里的大部分人,都推崇传统的认识和思维,很多学长建议读《易经》,读天体学,读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我很想说,一群十多二十岁的小毛孩,人生理解都还没有达到“不惑”,去研讨《易经》,还觉得自己理解深刻洋洋自得,简直就像封建社会的书呆子。于是我立即退出了学术组织。

大学开课之后,第一个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教我们的老师还是中基的副主编,然后我学着学着就开始觉得不对劲,怎么那么多玩文字游戏的东西,还有“辨证论治”是什么鬼?中医居然是需要靠问症状、靠经验半猜半辨来治疗的吗?居然还要背方剂。有一次,老师讲舍脉从证,我实在忍受不了,下课了之后上去问她:“有没有可能通过脉象就直接看清楚疾病的原因和发展来确立治疗方案呢?”她说:“不可能。”我瞬间懂了,怪不得中医沦落了。

辨证论治是什么?是张仲景提出来的,但不是中医的根,张仲景贡献在于确立了一个治疗模式,减少了很多庸医乱治病的现象,那时候受个伤寒,很多庸医用吐法、泄法治病,害死了很多人,试想一下,你受凉感冒了之后,我再给你催吐、催泄,你会是什么感受?放古代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是很容易死人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治法?因为庸医觉得,感冒发热是中了邪,要祛邪外出,没错,就这么傻。但张仲景水平高么?其实真的不高,和扁鹊、写《内经》那一级别差远了,因为他的“治未病”认识停留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而不是通过望切诊直接判断出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的演变方向,更多的是经验总结。

中医的根在《内经》,现在《内经》的很多注解看得我想笑,不懂脉的人看《内经》,总是纠结于一字一句,还自以为解释的通是对的,还有很多人说《内经》讲的虽然好,但没有办法直接指导临床实际运用,所以很多人都是推荐读伤寒、温病、各家学说,去学习医案、治疗方法,然后辨证论治,这当然可以快速成型,有点悟性的学个三五年就能够临床运用,大家都图快,都喜欢学实际的东西,这我很能理解,但是这些东西真的是中医的核心内容吗?

我爸让我只重点读两本书:《内经》、《本草》。高手用剑,如独孤九剑,无招无式,见招拆招,《内经》好比总纲,《本草》是基础剑式,有此二者,足以。但入门很困难,一开始摸脉连伤寒还是温病都判断不了,也根本没有信心学的出来,摸脉摸了几年,开始看得到一些东西了,我也算是入了门了,现在能够通过摸脉就大致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疾病症状、未来发展趋势了。生、老、病、死,慢性病是人生的一个环节,如果你无法判断别人的人生,又如何敢说能够根除疾病呢?中医治本,“本“”就在人生之中。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死于疾病,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本来就没有无病的人,也就谈不上有正常的脉,每个人的人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脉象也是独一无二的,只是不同脉象中有一些趋同性的东西,所以同一种疾病会在脉象发现一些相同的表现,但形成原因和基础条件又是不同的。脉象其实是能量和物质的纠缠,你可以从中看到人生发展的轨迹,看到生命演变、进化的原因,如果你看清楚了这些,你就只需要考虑如何去改变它,治疗方案自然是没有定式的,看到了,去改变,仅此而已,到了这个阶段,方剂没有多大价值,反而一些用药搭配还能够带来启发。当你看到了,随便你怎么去解释它都行,当然应该选择现代人更容易听得懂的东西来解释,又何必去纠结阴阳五行呢?如果你看不到,你把《内经》的阴阳五行背的再熟,又真正能够理解古人看到的东西吗?就好比我现在用文字来告诉你我桌面背景的样子,而你看不到图片,其实脑海里构建的图片和我桌面的图片差距已经十万八千里了。

最近一个以前的大学同学推荐我看一看《后浪》,我看了之后,先是感觉很气愤,想抨击一些东西,但看了大家的评论,尤其是一些学习中医的评论,我又觉得不知道该说啥了,连学习《中医》的人大多都没有找准方向,社会主流推崇的辨证论治都与中医核心理念相差较远,大家一说起中医还是觉得是在讲什么阴阳五行这种传统的、带有玄奇色彩的东西,解释中医的内容还必须要靠中医术语来解释,我只觉得悲哀、可惜。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推荐内容